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完蛋,我来到自己写的垃圾书里了 > 405、弄死一个京官儿而已

405、弄死一个京官儿而已

405、弄死一个京官儿而已 (第1/2页)

不成,不能在关内弄死,到时朝廷查起来不好。他不是说要去高句丽么,那就叫他到了地界之后再将他埋到土里去肥地,那穷山恶水的出了些什么事都是正常,哪怕朝廷查办也查不到高句丽的头上。
  
  对,就这么办!
  
  而夏林这会儿夏林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十二边军之一的黄崖关守将列入到了农家肥的行列,这会儿正在这关卡之地闲逛了起来。
  
  这里的土特产很多,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往上走便是鲜卑族的龙兴之地,不过拓跋家似乎并没有对鲜卑人多好,虽然他们的正经历史里没有记载,但拓跋家对外可是姓元的,而且在魏武帝手上这家伙带着汉骑兵把鲜卑的发源地给扬了,往上一直打到了上京,然后把鲜卑上京一把火给点了,所有的鲜卑人都全部强制迁出,改名更姓,完全汉化。
  
  在夏林的历史记忆中,好像除了忽必烈之外,没人带着汉人把自己老家首都给扬了。
  
  而在拓跋家把老家祖坟刨了上京扬了之后,他们基本上就彻底跟鲜卑族切割了,现在拓跋家的态度基本上就是“谁说我是蛮子我就杀谁全家”,这个事情甚至比指着鸿宝帝的鼻子骂他昏君还要禁忌。
  
  曾有不少人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昏君,当年迁都的时候老郭还干过,但都没事。但到现在却还是没有人敢指着他的鼻子说他是北地蛮夷。
  
  整个拓跋王朝,从建国到现在唯一没变过的国策就是汉化,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北地多民族对拓跋家非常反感甚至厌恶的原因,因为别看拓跋家对中原地区算是仁至义尽,但对其他民族那真是说扬就扬,现在中原比较乱还看不出来,但凡让中原王朝缓个十年形成稳定大一统的局面,那整个外围的少民日子都没法过了,当年五胡乱华的五胡就已经差不多被扬完了。
  
  对,就是灭种。拓跋家把五胡在文化层面上彻底消灭了。服从管教的被拉到中原当农民,不服管教的被埋到地里当农家肥。
  
  还得埋在关内,因为种地用的上。
  
  所以大魏跟北方突厥其实关系还可以,但跟东北的各民族几乎就是死敌关系,而如今黄崖关内的景象算是比较和谐了,东北区域的各种特产都在这能买得到,而且看得出来小辰子已经在非常努力的磨合民族矛盾了。
  
  方法和路线都正确,发展自然就很迅速。只是当下这个大环境,这些少民大部分还是处于畏威而不怀德的阶段,这种繁荣背后其实也还蕴藏着不少危机,一旦当他们觉得时机合适,报仇是肯定会报的。
  
  但那都是后话了,现在能发展就赶紧发展,等到建设起来之后把他们都吃下来,什么时候等到室韦、靺鞨等等种族能喊出一句“我室韦/靺鞨也是华夏子民”时,那会儿才算是真正的大一统完成。
  
  因为当下这边跟高句丽、室韦等地区的关系还不错,所以夏林出关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手续报备,直接在黄崖关这边弄好手续就能出去了。
  
  第二天他们一行就向着黑土农场第一期前进,七百里地,路竟都已经修完,路边能见不少部落聚居区,不过这些聚居区再也不是那些破破烂烂的棚户区了,有了砖头和水泥,便有了更加保暖和坚固的固定住所。
  
  游猎民族一旦安定下来,黄种人的种地基因就会被激活,几乎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了菜。
  
  这会儿已是初夏,北方还有一些寒气,但沿途的生活气息倒是已经有了雏形,而夏林更是看到这一路上到处都在修路架桥,看来小辰子当真是把建设模式的核心内容给学会了。
  
  基础建设绝对是消耗劳动力和财富再分配的绝佳方式,特别是当下没有太多田地也没有太多工业的情况下,把财富摊下去才能维持一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
  
  浮梁就是这么干的,所以夏林一直在到处找地方开工,建完浮梁建宁波,建了宁波建新城,反正不能停,一旦停下来失业率一高,可真的是要出事的。
  
  一路上差不多用力五天就抵达了黑土农场,来到这片广袤的被开垦过的荒地,一眼看不到头的肥沃土地,不夸张的说夏林都觉得小辰子这BYD是有点能耐在身上的,竟可以在短时间内弄出这么大的功绩出来。
  
  这地方种上粮食,加上这好年景,一旦丰收的话他都不敢想粮仓得爆成啥样。
  
  有了饭吃,就有了向前走的动力也有了安宁和平与希望。
  
  夏林下了马车,蹲下身子捏了一把田间的土地放在鼻子下头闻了闻,那股腐殖层特有的腥味代表着这里的肥沃度,他十分满意的扔下手中的土渣,背着手沿着田埂往前走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