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 第六百一十九章 震惊的斯雷尼瓦桑教授!

第六百一十九章 震惊的斯雷尼瓦桑教授!

第六百一十九章 震惊的斯雷尼瓦桑教授! (第1/2页)

秦克与宁青筠回到远州后,一如往年,先组织青柠科技、青柠助学基金会的员工提前进行了年前聚餐。
  
  因为年终奖出乎意料的多,所有员工都士气高涨情绪高昂,对秦克和宁青筠这两个早已名扬全世界的着名数学家、学者更是有种说不出的崇拜。
  
  这些都使得聚餐气氛极佳,热热闹闹的充满了欢声笑语。聚餐结束后,秦克二人返回绿翠盈居住了一晚——助理方咏棠定期有安排青柠物业公司的清洁人员上门来搞卫生,倒不用担心里面积灰的问题。
  
  之后两人又计划到青柠助学基金会第一个助学项目——石头青柠小学视察与慰问一番。
  
  建完小学后,不代表青柠助学基金会就此退出援助,每个山村教师每月还会拿到三千元的特别补助,小学生们也会得到伙食补贴,保证每天能喝到一瓶牛奶,此外就是操场、教学楼以及教学物资的定期更新维护采购等,都是笔不小的花销。
  
  幸而现在青柠助学基金会的干事人数增加了一倍,并且招收的多数都是有会计证书及相关经验的人员,使得资金运转能得到有效的监控与审计、核算。
  
  而这些资金方面的事,秘书长霍宝燕都不会参与,由基金会里以沉铁山、邓弘国为首理事会全程监督和保驾护航,并不需秦克二人费心。
  
  但作为基金会的实际负责人,每年到援助项目那里转一转也是很有必要的,既能了解到第一线的情况,避免只看报告被忽悠,也能见见那些孩子们及山村教师们,安抚人心——毕竟秦克作出过承诺,山村教师只要工作满六年,并且表现良好,就会保证将他们调整到镇级乃至区级的小学任教。
  
  对于劳苦功高的山村教师,光是经济补助是不够的,必须让他们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才能保证他们安心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努力将孩子们培养成才。
  
  助理方咏棠开了近三个小时的车,送两人来到了石头村。
  
  石头村同样种上了秦克二人研究出来的新型种子,村子前的小路也同样由助学基金会整修过,铺上了水泥,使得村子已慢慢走出了贫困,援建的石村青柠小学也成为了附近几条村子里最受欢迎的地方。
  
  朴素的村民以及孩子们对于这所来之不易的小学极为珍惜,每个周末都自发过来打扫卫生,使得石村青柠小学保持着干净整洁,与其余村小学那又脏又破败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小学生们每年都会给秦克和宁青筠写信,在这些经常参杂着拼音、字迹也有些歪歪斜斜的信件里,孩子们表达着自己对学习的喜爱,对秦克哥哥和宁青筠姐姐的爱戴,对未来的期盼……
  
  因为这些信件很多,秦克二人平时又忙,只能抽空全部看完,很少有空单独给每一个孩子回信,往往都是以学校为单位,一次给整所小学回信的。
  
  据说每次他们回信,学校都会召开大会进行当众宣读,而孩子们则是满脸兴奋、认真地排排坐好,听着广播里的回信内容。
  
  每当看到这些孩子们的来信,以及学校发来的照片,秦克两人心里都会暖暖的,觉得自己的助学行为很有意义,更坚定了他们将助学基金会永远延续下去的决心。
  
  不过时至今日,虽然网络上已有越来越多人知道青柠科技与秦克、宁青筠的关系,但青柠助学基金会的存在及其资助项目,在网上流传得并不广,知道的人数并不算多。
  
  这也是秦克和宁青筠乐意看到的。
  
  自从三年前创建青柠助学基金会以来,两人在媒体面前很低调,从不提及基金会的事,避免因为过度关注而被人指手划脚道德绑架——毕竟不管你做得多好,总有人会觉得不公平,比如为什么你就资助这些村子,不资助其它村子,需要帮助的村子不是还有很多吗,诸如此类。
  
  何况两人的名气够大了,形象够正面了,没什么必要再通过青柠助学基金会来刷形象分。
  
  他们只想安安静静地做自己想做的善事,尽青柠助学基金会的绵薄之力,使得贫困山村的孩子们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令那些一辈子用汗水在土地里挣命的老农民能过上好点的日子。
  
  这也是他们用科技发明改变世界的初衷与目标。
  
  而上头大概也明白两人的心思,对媒体们打过招呼,使得主流媒体轻易不敢报道青柠助学基金会的事,也让青柠基金会至今依然能完全自由地按着秦克与宁青筠的发展意愿运作……
  
  这回来到石头村,石头青柠小学里的老校长还在坚守岗位,还有高中的室友吴铸也在大学放寒假后返回了村子。
  
  逐一见过孩子们并送上了新年礼物——每人一套新书包新文具后,秦克和宁青筠在老校长、小学老师、吴铸以及学生代表的陪同下,参观了石村青柠小学,并看了孩子们的成绩单。
  
  秦克留意到小学里多了两个年轻的新面孔,这是自愿来村子里支教两年的师范毕业生。
  
  新老师自然是认得秦克与宁青筠这两个大名人的,神色都有些激动,也有种志同道合的热切。
  
  秦克一边与他们寒喧,一边却想起了自己当初曾定下的一个很宏伟甚至有些梦幻的计划——研发出足够强大的人工智能,辅以国产芯片与机械人的躯体,充当起传授知识的山村教师职责来,而人类老师只需要负责思想与心理辅导方面、以及照顾孩子一类的精细工作,这样就能极大地减少山村老师人数的需求。
  
  毕竟像这样志愿支教的老师人数还是太少,而往往只会支教一两年便离开,山村老师缺乏的情况很难得到根本的解决。
  
  如果真能实现人工智能充当知识教师的职能,无疑会极大地缓解山村教师缺乏的问题——当然,这也涉及到资金的问题,如果机械人教师的成本远远高于人力成本,大概这个计划也只能是镜花水月。
  
  不管怎么说,秦克原本就对人工智能、芯片技术乃至材料技术有兴趣,等完成物理方面的学习与科研后,继续加强这三个方向的科研也是不错的选择。
  
  ……
  
  当秦克和宁青筠正在石村青柠小学进行参观视察时,纽约大学,物理学院的某个办公室里,斯雷尼瓦桑教授正在翻阅着手头上的学生论文,并给出点评意见。
  
  斯雷尼瓦桑教授今年已经65岁了,作为米国的两院院士,米国流体力学方面尤其是湍流方面的权威人士,他目前依然奋斗在科研界的第一线,不过因为年纪渐大精力不继,已慢慢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身上。
  
  这时他的助理礼貌地敲门而入:“斯雷尼瓦桑教授,您的邮箱里有一篇新收到的审稿邀请,是来自《物理评论快报》的。请问您是否有兴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