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明元辅 > 第283章 正国本(二十)似如来

第283章 正国本(二十)似如来

第283章 正国本(二十)似如来 (第1/2页)

非汉籍者,税率将依据其所拥有之土地面积、商铺工场等财富递进增加。
  
  这一手显然是高务实要将在南疆实验多年的归化户籍制在朝鲜推广了。只不过,从他刚才这段描述来看,如果说南疆版是这项制度的豪华版、至尊版,那么朝鲜这一版就只能算基础版,甚至乞丐版了。
  
  这倒不是高务实敝帚自珍,不肯把完整的归化户籍制那套办法直接照搬到朝鲜来,而是他认为在朝鲜方面很难将此制度推行到南疆的那种程度。
  
  非不愿尔,实不能也。
  
  南疆推行什么制度,那是他高务实可以一言而决的,这一言而决的基础是高达三十余万人的南疆六大警备军和“千帆覆海”的南洋舰队。
  
  甚至,除此之外还有南疆诸国的仆从军约二十万,光是陆上大军合计就有至少五十万之多。而众所周知的是,他除了在南疆的这些大军之外,国内还有大量的武装家丁。
  
  虽然高务实从来没有想过从国内调兵去南疆,但南疆各国可不知道这点,他们一贯以为这些在大明国内的武装家丁也都是能随便抽调的。当然,这种错觉本身也是京华故意而为所导致。
  
  简单的说,高务实在南疆的一言九鼎,来自于绝对的实力,以及对这些实力的绝对控制——不要忘了,南疆各大警备军自身都没有财权、没有后勤调度链、没有人事自主权,所有这些相关权力都牢牢掌握在高务实的手中。
  
  此外,南疆各级军事主官还必须定期轮岗,这又进一步加强了权力的集中。
  
  至于海军方面就更不必说,南洋舰队本身就已经号称“千帆覆海”了,而实际上南洋舰队的实力从来就不止于南洋舰队本身,它还能号召大明南方许多海商的武装商船“从征”。
  
  真要打起仗来,这些海商手里虽然没有作为南洋舰队作战主力存在的那数型、数级纯军舰,可是单从总吨位和总火炮数量而言,他们的加入却完全可以实现南洋舰队短时间内作战单位数量的翻番。
  
  若非如此强大的实力摆在那儿,西葡帝国能那么好说话,连马六甲这样的重要地缘政治要害都被迫拱手相让吗?当然,葡萄牙人将马六甲拱手相让还有个前提,就是西班牙海军在马尼拉海战中大败亏输。
  
  总之,高务实在南疆的强大实力,才是他一言九鼎、言出法随的基础,而在朝鲜,他可做不到这些。
  
  通过援朝抗倭之战,眼下的朝鲜当然也绝对尊重大明的国家实力,可他高务实又不能像掌握南疆那样掌握大明,大明的强大不一定能支持他的制度迅勐推行。毕竟,大明的国家机器已经用了两百年了,并不像南疆那样运转良好。
  
  在南疆只要高务实一道命令就能立刻执行的事,在大明这边可能光在朝廷层面扯皮就要花半年,地方上进行协调和准备再花半年,执行到一半遇到阻力没准又要再次讨论……所以不管怎么说,总之对于决策者而言,就必须要在事前便充分考虑到执行的难度。
  
  看看这些年来高务实在南疆和在大明国内行事风格就知道差别了:他给南疆的政策有很多都是一步到位的,而在大明国内给出的政策却往往被分割成好几步,每次都先只提出一步,做完了这一步再给下一步计划,整个计划只能一步步的执行,绝不冒进。
  
  都是高务实给出的政策,当然不存在他自己水平忽高忽低的可能。事实上这种差异就来自于两边的情况不同。南疆某种程度上是一张白纸好作画,而大明则本就是一幅巨作,简单的修修补补都要涉及方方面面,又哪里敢大笔一挥肆意乱改?
  
  饶是如此,王家屏听了高务实的这个设想之后也叹为观止,称其为连环计。
  
  正如他方才所言,高务实这三步,实际上是分成官、学、民三套解决方案,看似各自负责自己这一摊,但其实三套解决方案之间是有关联的,而目的更是无比明确,那就是争取人心。
  
  人心怎么争取?高务实这三套方案实际上说得非常清楚了:摆威慑,明前途,给利益。
  
  当然,你们怕挨揍、奔前途、要利益,这自然也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乖乖跟我。
  
  王家屏夸了一句,高务实自然照例谦逊,却不意王家屏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沉吟起来,看似在回忆什么事。
  
  高务实一直等他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时,这才恰到好处地问道:“元辅可是想到此策之中有甚疏漏之处?”
  
  “那倒不是,我是想到一位前辈。”王家屏面色看来颇有缅怀。
  
  高务实便问:“敢问是那位前辈?”
  
  “前相李兴化公。”王家屏回答道。
  
  李兴化这个说法大家可能不太习惯,如果说李石麓大家就熟悉多了,而如果直呼其名李春芳,想必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嘉靖二十六年状元出身,曾被海瑞骂为老妪、高拱之前的那任首辅。
  
  高务实实在想不明白王家屏此时怎么会想到李春芳,不禁面露诧异。王家屏笑道:“兴化公当年有一经年好友,姓吴,名承恩,字汝忠,娶弘治朝户部尚书叶淇之曾孙女为妻,日新可知晓此人?”
  
  “啊?”高务实愣了一愣,道:“吴汝忠?这却未曾得闻……等等,吴承恩?”
  
  高务实眼睛瞪得老大,问道:“是《西游记》……哦不,《西游释厄传》的作者?”
  
  王家屏笑道:“日新当年也是问鼎金榜之人,想不到也读过《西游释厄传》,呵呵,那就更巧了。”
  
  高务实心道:我不仅读过,我是小学四年级就开始读了,而且还是直接读的原版呢!为看这本书,把家里一本字典都翻烂了。
  
  不过,就算读过,“巧”在哪了?
  
  王家屏笑着道:“你方才说吴汝忠是《西游释厄传》的作者,这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
  
  “这是为何?”高务实想了想,恍然道:“是了,这其中许多故事是从民间整理和改编而来,吴承……吴汝忠在元辅看来,或许更像是个集大成之整理编纂者,是这意思么?”
  
  “我倒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这书其实更应该说是吴汝忠与兴化公合着。只是吴汝忠久试不第,兴化公后来却做到首辅。
  
  呵呵,我且问你,你高日新若是有兴趣写一本志怪,你肯把你这六首状元的大名落于其扉么?兴化公也是如此,《西游释厄传》的大半故事虽都是两人多年交往之中合着而成,但毕竟最终汇总成书是吴汝忠之手笔,兴化公便自不肯再夺吴生着作之名。”
  
  原来是这么回事?高务实心道:过去有人怀疑吴承恩不是西游记的作者,认为真正的作者就是李春芳,却不想两个说法都不准确,这书居然是合着的?可是,王家屏怎么知道?吴承恩和李春芳又怎么就是老友了的?
  
  高务实于是便询问王家屏,王家屏笑道:“日新毕竟年少,这些事令伯高文正公肯定是知道的。”
  
  呃……高务实只好苦笑不答。王家屏倒不是故意取笑,伸手拍了拍他的手臂以示安抚,又继续道:“此事说来话长,如今时间有限,我便简单述说一二。”
  
  根据王家屏的说法,李春芳与吴承恩结交很早,还在当年布衣时便是好友;后来在吴承恩人生的关键时刻,李春芳又曾伸出援手,算是为吴承恩最后完稿《西游释厄传》创造了环境。
  
  说起来,二人交往的时间前后达三、四十年,由青壮年延绵而至晚年;二人的友谊又很纯洁真诚,不涉及地位、钱财、利益,堪称文人间的至交神交。
  
  吴承恩是淮安人,早年即有才名,在当地号称神童,约十六、七岁进学,但后来却步步蹭蹬,到与李春芳相识的嘉靖二十年左右,已经三十五岁,仍未中举。
  
  嘉靖二十九年,吴承恩四十四岁时弃考入贡,当年赴北京谒选,因故未果(儿子早夭);后编入南京国子监读书,至嘉靖四十三年时,仍受李春芳“敦喻”再度赴京——彼时李春芳是挂礼部尚书衔的吏部侍郎。
  
  “敦喻”这个词就很有意思了,因为它的意思就是“催促”。李春芳这个时候已经进入朝廷高官行列,吴承恩却不过白身。李春芳居然能主动催促吴承恩来京当官,可见两人交情匪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