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明元辅 > 第269章 战争序曲(十五)

第269章 战争序曲(十五)

第269章 战争序曲(十五) (第1/2页)

京华的“职称制”分为武装职称制与非武装职称制,后者暂时不必详述,前者事实上就是军衔制的变名。
  
  军衔是区分军官等级的称号和标志,武装职称当然也是同样的属性,但是很显然高务实不会使用将、校一类的字、词来形容自家的武装家丁,所以他直接使用甲、乙、丙、丁来代替将、校、尉、士,而列兵一级则用“新丁”代替。
  
  这样一来,目前被授予最高武装职称的家丁如高珗等人,职称就是“甲级二等”,相当于中将军衔,而京华日本关东分舰队司令罗远则是“乙级一等”,相当于上校。
  
  京华的武装力量虽然已经分了陆海两个系统,但军衔或者说武装职称上面暂时还没有区分,即暂时不分陆军职称和海军职称。
  
  高务实也考虑过是否将来还需要添加如准将、大校之类的中间衔级,亦或者上将之上再增加大将、元帅等衔级,但那都是后话了。眼下京华的实力虽然不弱,但毕竟多方相加也就几十万,似乎还没达到需要添加层级的地步。
  
  当时他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想起过《是,大臣》里的一个名场面,大意是说我们主力舰只有几艘,海军上将居然有几十个。高务实哑然失笑,然后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此刻在大宁城的三个不同事业部的三批骑丁中,武装职称最高的是土默特事业部一位“乙级二等”家丁头目,换算一下相当于中校,已经算是比较高的“军衔”了。
  
  这位中校(方便起见直接用军衔形容)年仅三旬,是根正苗红的高家家生子,与开平工业区管委会主任高瑞还有点沾亲带故,论血缘算是同宗,只不过已经出了五服。
  
  他从进入武装家丁体系就一直在骑丁中摸爬滚打,在河南、山西、北直隶都干过,后来调任土默特事业部,是京华土默特事业部护卫骑丁总队三纵队的纵队长。
  
  三纵队原本就是负责土默特东部护卫任务的,满编为四千零三十八人,相当于一个协。他手里目前只有两千八百六十三骑是因为还有一部分正在执行任务,并不在城中当值。
  
  眼下三方凑在一起的兵力是六千四百左右,不到四个协的兵力,也就是略低于两个镇(相当于师),但京华一直以来自恃装备精良待遇高,将近四个协的兵力在他们自己看来已经非常强大了。
  
  由于经常在草原上执行护送任务,他们与蒙古人打交道的时间比较多,对于蒙古人的战备情况颇有了解。在他们看来,蒙古人的军队大部分不算常备军,而是一种依靠自身生存环境,使得军兵天然拥有战斗能力的临时征召军。
  
  以他们的了解而言,蒙古骑兵的优势是马术根本不必特别训练,射箭方面也差不多,一些如“汗庭亲卫”之类的部队才算常备军,这些人除了马术和射术之外,比寻常蒙古兵强就强在马刀刀法,因为这个是需要训练才能熟练掌握的。
  
  这也是为什么辉煌时期过后的蒙古骑兵越来越少出现冲阵作战的原因:拥有精湛马刀刀法的战士越来越少,再加上蒙古实力衰退,对于损失的承受能力大幅下降,使用马刀短兵相接当然不是个好主意。除非对方已经出现溃败,否则蒙古人很少冲阵,多半会靠骑射来获得胜利。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明军自漠南之战打出名头,又经过辽南之战、辽北之战的加持,现在不仅很少有什么溃败,甚至还摸索出了一套以步制骑的刺刀阵,害得此前几次大战时蒙古人都不得不使用过冲阵,造成不少损失。
  
  这位中校名叫高江,他既然是土默特事业部主管东部地区的骑丁头目,当然会关注与之毗邻的察哈尔。根据他的了解,察哈尔骑兵这几年似乎在进行重装化,典型例子就是汗庭亲军配备重装的比例越来越高。
  
  蒙古骑兵在一般人印象里似乎一直都是轻骑兵为主,重骑兵就算有也只占一小部分,甚至可能是极小的一部分,现在居然开始重装化了?
  
  其实这个说法多少有点刻板思维的意思,蒙古骑兵重装化并没有那么奇怪,鼎盛时期也是有的。早期蒙古人虽已具备冶铁技术,但缺乏铁器,因为当时蒙古草原铁资源非常匮乏。
  
  早期蒙古人以鲛鱼皮做成可抵御流矢的护甲,直到金国统治河东后才逐渐有铁钱流入蒙古,铁资源才得到弥补。早期蒙古人延续历代游牧民族的传统,已经有着甲作战的习惯,《元史·太祖纪》里莫拿伦就担心儿子们无甲不能胜敌。
  
  根据《蒙古秘史》里札木合的说法,在铁木真统一蒙古时期的战士就已经穿着战甲,并携带长枪、环刀和弓矢。事实上,纵观古今中外,任何擅长骑兵的民族,只要有机会得到足够资源,就一定会重装化。
  
  在与金国、西夏、南宋作战过程中,拥有了大量的铁等金属资源以及各种工匠之后,蒙古人的武器与戎装逐步升级换代,其皮甲升级为铁甲,并且有了甲、盔、盾全套的防御器。按照阿彻·琼斯的说法,蒙古人拥有一支非常类似安息人的骑兵部队,其中大约五分之三是带有备用弓和三袋箭和至少一匹备用马的轻型骑兵,而剩下的五分之二便都是重型骑兵。
  
  蒙古重骑兵在伐金期间就已经基本成型了,耶律秃花在大胜甸、成吉思汗在野狐岭、客台在皂河都曾经以少敌多击败金军,迫使金国不得不发展出花帽军、忠孝军等新生兵种。而在伐金之初的野狐岭之战与墨谷口之战中,也都有蒙古军利用长矛重骑兵冲阵的记载。
  
  加利西亚-沃伦编年史在1252年条目下描述丹尼尔·加利茨基的一队士兵时写道:“德国人对鞑靼人的武器感到惊讶:马戴着铁面具,全身披挂皮革护甲,这支团队在军队里的地位一定很高,因为他们的武器闪闪发亮。”
  
  虽然觐见过蒙哥汗的鲁布鲁克称在陪同他的20个蒙古人中只有两人身披铠甲,但这只是和平时期旅行的情况,据出自13世纪前期的一手史料奈撒维《札兰丁传》所载,在攻克奈撒时,“所有鞑靼人都穿上了盔甲,在夜间冲进堡垒”。
  
  或许是因为这几年来图们汗在布日哈图劝说下也在察哈尔搞起了颇有些土默特风格的汉化改革,所以提升了财力之故,高江注意到察哈尔蒙古兵的装备水平相比数年前有了不小的提升。其中两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铁甲着甲率和马匹防护马具的配备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